鲜少有艺术家能够像沃尔夫冈·提尔曼斯那样塑造当代艺术的面貌并对年轻一代影响至深。自1990年代初期以来,他的作品就集中体现出一种崭新的摄影的主体性,他将亲密感、趣意玩味, 连同社会批判以及对既定价值和社会阶级的质疑融合在一起。他浑然一体地结合了不同的类型、主题、技法和布展方式,拓展了摄影媒介的传统表现形式,并且用他的实践持续地探讨一个基本问题——在这个影像日渐饱和的世界里,图像的创作究竟意味着什么?
1968年,沃尔夫冈·提尔曼斯出生于德国雷姆沙伊德,他在1990至1992年间求学于英国伯恩茅斯和普尔艺术设计学院。2000年,提尔曼斯获得了伦敦泰特美术馆每年颁发的“透纳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摄影师 以及首位非英国籍的获奖艺术家。2009年,他获得德国摄影协会文化奖(Kulturpreis der Deutschen Gesellschaft für Photographie),并于同年以“艺术家顾问”(Artist Trustee)的身份入选泰特美术馆委员会。 自2012年以来,他一直担任柏林艺术学院(Akademie der Künste),并且在2013年被任命为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成员。提尔曼斯是2015年度“哈苏国际摄影奖”的获得者,2018年1月,他荣获德国戈斯拉尔市 所授予的“凯撒林奖”(Kaiserring Prize,也叫“帝王之戒奖”)。2014年,艺术家加入了卓纳画廊,次年在纽约空间举办了他的画廊首展《PCR》。
自1990年代初期以来,提尔曼斯便一直在重要的国际机构中举办个展,其中包括:泰特美术馆(2003);P.S.1当代艺术中心,长岛市(2006);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2006),后巡展至洛杉矶的哈默博物馆(2006-2007)、华盛顿特区的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园(2007)以及墨西哥城的塔马约当代艺术博物馆(2008);蛇形画廊,伦敦(2012),后巡展至南美的诸多场馆,包括MAM圣保罗现代艺术博物馆、哥伦比亚波哥大的共和国艺术博物馆、秘鲁的MALI利马艺术博物馆以及智利圣地亚哥的MAVI视觉艺术博物馆; 苏黎世艺术馆(2012),后巡展至法国的阿尔勒国际摄影节(2013);斯德哥尔摩现代博物馆(2013);以及位于大阪的日本国立国际美术馆(2015)。同样是在2015年,提尔曼斯的双屏视频装置作品《建筑师之书》 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2016年,波尔图的塞拉维斯当代艺术博物馆为艺术家的作品举办了个展。
2017年,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为提尔曼斯举办了重要的专题展,其中,在泰特的“南油罐厅”(South Tank)呈现了一件艺术家全新创作的以音乐和视频为媒介的沉浸式装置。同年晚些时候,提尔曼斯作品的个 展在巴塞尔的贝耶勒基金会呈现,是这所机构首次举办检视摄影形式的重要展览,此外,汉堡艺术协会美术 馆液位艺术家举办了个展。
2018年,艺术家作品的重要专题个展《脆弱》在金沙萨的当代及多媒体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由斯图加特的 外交关系研究所、金沙萨的歌德学院以及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金沙萨博物馆与美术学院共同组织策划,并且巡展至非洲各地。2018年,展览《有何不同?》在法国的尼姆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2018-2019年间,都柏林爱尔兰现代艺术美术馆为艺术家举办了《重建未来》。2020年,他的个展《今天是第一天》呈现于布鲁塞尔 的WIELS当代艺术中心。目前,艺术家作品的个展《声音是液体》正在维也纳的MUMOK路德维希基金会现 代艺术展览馆展出,展期直至2022年4月。
2006年,艺术家创办了非盈利展览机构Between Bridges,此后一直运营至今。Between Bridges最初设立于伦 敦,直至2011年,展出了许多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大卫·沃伊纳罗维茨(David Wojnarowicz)、乌尔·霍恩(Ull Hohn)、夏洛特·珀森斯克(Charlotte Posenenske)和查尔斯·亨利·福特(Charles Henri Ford)等等。 2014年1月,Between Bridges机构在柏林重新开张,开幕展为艺术家帕特里克·考尔菲德(Patrick Caulfield)的作品个展。从2003年至2009年,提尔曼斯曾在法兰克福的史泰德学院担任教授。
提尔曼斯视印刷品为自己创作重要的一部分。他深入地参与艺术家书和专著的出版制作,并且长年来定期为 各大杂志撰稿。由艺术家设计、编辑的出版物包括《沃尔夫冈·提尔曼斯:手册》(瓦尔特·柯尼希书店出版,2012年);《沃尔夫冈·提尔曼斯:感光》(Hatje Cantz出版,2008年);《沃尔夫冈·提尔曼斯:抽象图像》(Hatje Cantz,2011年);《沃尔夫冈·提尔曼斯:数码FESPA / 水果展》(FESPA Digital / FRUIT LOGISTICA,瓦尔特·柯尼希书店出版,2012年);《新世界:沃尔夫冈·提尔曼斯》(Taschen出版,2012年);以及《沃尔夫冈·提尔曼斯:车》(瓦尔特·柯尼希书店出版,2015年)等等。2019年,艺 术家客座编辑了光圈基金会的《灵性》(Spirituality)特辑。近年来,提尔曼斯更直接地投身于政治活动中。通过他(开始于2005年)的持续项目“真理研究中心”,艺术家曾经为反对英国脱欧创作过海报,并且对德国右翼的民粹主义也做出过回应。
艺术家的作品被广泛收藏于世界各大艺术机构的馆藏中,包括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 洛杉矶哈默博物馆、华盛顿特区的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园、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斯德哥尔摩现代博物馆、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阪的日本国立国际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伦敦的泰特美术馆以及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艺术中心。提尔曼斯现生活、工作于柏林和伦敦两地。
1968年,沃尔夫冈·提尔曼斯出生于德国雷姆沙伊德,他在1990至1992年间求学于英国伯恩茅斯和普尔艺术设计学院。2000年,提尔曼斯获得了伦敦泰特美术馆每年颁发的“透纳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摄影师 以及首位非英国籍的获奖艺术家。2009年,他获得德国摄影协会文化奖(Kulturpreis der Deutschen Gesellschaft für Photographie),并于同年以“艺术家顾问”(Artist Trustee)的身份入选泰特美术馆委员会。 自2012年以来,他一直担任柏林艺术学院(Akademie der Künste),并且在2013年被任命为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成员。提尔曼斯是2015年度“哈苏国际摄影奖”的获得者,2018年1月,他荣获德国戈斯拉尔市 所授予的“凯撒林奖”(Kaiserring Prize,也叫“帝王之戒奖”)。2014年,艺术家加入了卓纳画廊,次年在纽约空间举办了他的画廊首展《PCR》。
自1990年代初期以来,提尔曼斯便一直在重要的国际机构中举办个展,其中包括:泰特美术馆(2003);P.S.1当代艺术中心,长岛市(2006);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2006),后巡展至洛杉矶的哈默博物馆(2006-2007)、华盛顿特区的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园(2007)以及墨西哥城的塔马约当代艺术博物馆(2008);蛇形画廊,伦敦(2012),后巡展至南美的诸多场馆,包括MAM圣保罗现代艺术博物馆、哥伦比亚波哥大的共和国艺术博物馆、秘鲁的MALI利马艺术博物馆以及智利圣地亚哥的MAVI视觉艺术博物馆; 苏黎世艺术馆(2012),后巡展至法国的阿尔勒国际摄影节(2013);斯德哥尔摩现代博物馆(2013);以及位于大阪的日本国立国际美术馆(2015)。同样是在2015年,提尔曼斯的双屏视频装置作品《建筑师之书》 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2016年,波尔图的塞拉维斯当代艺术博物馆为艺术家的作品举办了个展。
2017年,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为提尔曼斯举办了重要的专题展,其中,在泰特的“南油罐厅”(South Tank)呈现了一件艺术家全新创作的以音乐和视频为媒介的沉浸式装置。同年晚些时候,提尔曼斯作品的个 展在巴塞尔的贝耶勒基金会呈现,是这所机构首次举办检视摄影形式的重要展览,此外,汉堡艺术协会美术 馆液位艺术家举办了个展。
2018年,艺术家作品的重要专题个展《脆弱》在金沙萨的当代及多媒体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由斯图加特的 外交关系研究所、金沙萨的歌德学院以及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金沙萨博物馆与美术学院共同组织策划,并且巡展至非洲各地。2018年,展览《有何不同?》在法国的尼姆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2018-2019年间,都柏林爱尔兰现代艺术美术馆为艺术家举办了《重建未来》。2020年,他的个展《今天是第一天》呈现于布鲁塞尔 的WIELS当代艺术中心。目前,艺术家作品的个展《声音是液体》正在维也纳的MUMOK路德维希基金会现 代艺术展览馆展出,展期直至2022年4月。
2006年,艺术家创办了非盈利展览机构Between Bridges,此后一直运营至今。Between Bridges最初设立于伦 敦,直至2011年,展出了许多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大卫·沃伊纳罗维茨(David Wojnarowicz)、乌尔·霍恩(Ull Hohn)、夏洛特·珀森斯克(Charlotte Posenenske)和查尔斯·亨利·福特(Charles Henri Ford)等等。 2014年1月,Between Bridges机构在柏林重新开张,开幕展为艺术家帕特里克·考尔菲德(Patrick Caulfield)的作品个展。从2003年至2009年,提尔曼斯曾在法兰克福的史泰德学院担任教授。
提尔曼斯视印刷品为自己创作重要的一部分。他深入地参与艺术家书和专著的出版制作,并且长年来定期为 各大杂志撰稿。由艺术家设计、编辑的出版物包括《沃尔夫冈·提尔曼斯:手册》(瓦尔特·柯尼希书店出版,2012年);《沃尔夫冈·提尔曼斯:感光》(Hatje Cantz出版,2008年);《沃尔夫冈·提尔曼斯:抽象图像》(Hatje Cantz,2011年);《沃尔夫冈·提尔曼斯:数码FESPA / 水果展》(FESPA Digital / FRUIT LOGISTICA,瓦尔特·柯尼希书店出版,2012年);《新世界:沃尔夫冈·提尔曼斯》(Taschen出版,2012年);以及《沃尔夫冈·提尔曼斯:车》(瓦尔特·柯尼希书店出版,2015年)等等。2019年,艺 术家客座编辑了光圈基金会的《灵性》(Spirituality)特辑。近年来,提尔曼斯更直接地投身于政治活动中。通过他(开始于2005年)的持续项目“真理研究中心”,艺术家曾经为反对英国脱欧创作过海报,并且对德国右翼的民粹主义也做出过回应。
艺术家的作品被广泛收藏于世界各大艺术机构的馆藏中,包括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 洛杉矶哈默博物馆、华盛顿特区的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园、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斯德哥尔摩现代博物馆、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阪的日本国立国际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伦敦的泰特美术馆以及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艺术中心。提尔曼斯现生活、工作于柏林和伦敦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