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尼斯·库奈里斯(1936-2017)是与1967年“贫穷艺术”肇始相关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以多元素并置而独具特色,包括床架、门、架子等现成品,石头、棉花、羊毛、煤块、火和油烟等原材料。艺术家时而将活物带入作品中,最著名例子当属《无题/十二匹马》(1969),作品在罗马的Galleria L’Attico展出过程中,群马被拴系在画廊的空间里。受众多艺术家的影响,从卡西米尔·马列维奇(Kazemir Malevich)、阿尔贝托·布里(Alberto Burri)、卢齐欧·封塔纳(Lucio Fontana)到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弗朗兹·柯兰(Franz Kline),库奈里拓宽了当代艺术的边界,尤其是绘画的可能性,创作出反映我们周遭世界不断变化,同时能深刻与他自身的文化传统相互共鸣的作品。
1936年,雅尼斯·库奈里斯出生在雅典的比雷埃夫斯。1956年,他迁往罗马,入读罗马美术学院,师从上世纪地位举足轻重的意大利艺术家托蒂·夏洛亚。雅尼斯·库奈里斯多次形容自己是希腊人,但同时视自己为意大利艺术家,很快便沉浸于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中。
1960年,他还是学生时,由普里尼奥·德·马蒂斯于1956年创办的乌龟画廊便举办了他的首次展览。1967年,由于参加杰马诺·切兰在热那亚著名的贫穷艺术联展,雅尼斯·库奈里斯迅速成为这场艺术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贫穷艺术是1960年代出现在欧洲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前卫运动。贫穷艺术家相信,现代性所导致的威胁,令人失去了对记忆以及一切过往迹像的感受,因此他们致力于对比新与旧,从而赋予我们在时间流逝的感知中更为复杂的感受。他们推崇的艺术理念更关注实体和物质,从日常生活借鉴形式和素材,令艺术解除传统实践和材质的束缚。其代表人物包括乔凡尼·安塞尔莫、阿里杰罗·波提、皮耶·保罗·卡佐拉里、卢西亚诺·法布罗、皮耶罗·吉拉迪、雅尼斯·库奈里斯、马里奥·梅尔茨、马里萨·默茨、朱利奥·保利尼、皮诺·帕斯卡利、吉塞普·佩诺内、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埃米利奥·普里尼,以及吉尔伯特·基里奥。
雅尼斯·库奈里斯作品的转捩点出现在1969年。在阿蒂科画廊的展览中,他将马匹栓在展厅墙上,除了动物本身,同时呈现了它们的嘶鸣、响动和气味。从这一刻起,他抛弃了以绘画形式,探索空间、材料、时间的无限与相对维度。“不存在风格这回事。”他日后声称。”今日我们的目标,是艺术与生活的统一。”在反映其崭新创作手法的多件无题作品中,库奈里斯先生把数个粗麻袋放置在木头和钢制底座上,再将原毛上的穗系上木质框架和长杆。
库奈里斯常用的材料包括帆布、石块、木材、粗麻袋、毛织品、钢、铅、金、火焰,以及古典雕塑的碎片,它们被赋予千变万化的组合,构成作品主体,既秉持图像表现上的一致性,又不失多变的风格。金属浮雕在形态上往往令人联想到绘画,但概念上却大相径庭。并置相互矛盾的材料也许像征了人的脆弱与必然的历史使命。他最优秀的作品,能够使过去、现在、未来的概念融为一体。 1972年,他的作品首次在威尼斯双年展和卡塞尔文献展展出。同年,他的作品亦首次登陆美国,在纽约的伊莲娜·索纳本画廊展出。雅尼斯·库奈里斯的个展见诸最负盛名的各大国际机构,包括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马德里的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汉堡美术馆、拿坡里的多纳雷吉纳当代艺术馆。最近,巴黎的钱币博物馆亦举办了雅尼斯·库奈里斯的个展。